① 錨桿懸吊作用:錨桿穿過軟弱、松動、不穩定的巖土體,錨固在深盡穩定的巖土體上,提供足夠的拉力,克服滑落巖土體的自重和下滑力,防止洞壁滑移、塌落。
② 擠壓加固作用:錨桿受力后,在周圍一定范圍內形成壓縮區。將錨桿以適當的方式排列,使相鄰錨桿各自形成的壓縮區相互重疊形成壓縮帶。壓縮帶內的松動地層通過錨桿加固,整體性增強,承載能力提高。
③ 組合梁(拱)作用:錨桿插入地層內一定深度后,在錨固力作用下的地層間相互擠壓,層間摩阻力增大,內應力和撓度大為減小,相當于將簡單疊合的數層梁(拱)變成組合梁(拱)。組合梁(拱)的抗彎剛度和強度大為提高,從而增強了地層的承載能力。錨桿提供的錨固力愈大,作用愈明顯。
④ 錨桿長度:錨桿按照設計、能有效發揮其作用時所需的總長度。按懸吊作用計算時,是錨固長度、加固長度和外露長度之和。按組合梁(拱)作用計算時,是1.2倍組合梁(拱)的高度和外露長度之和。實際取值時,還應考慮開挖輪廓線不平整而增加的附加長度。
⑤ 錨固長度:錨桿錨入穩定地層中的長度,可按經驗選取或按計算選取。按經驗選取時,考慮錨固方式和錨桿直徑。按計算選取時,考慮砂漿與錨桿的粘結力和砂漿與孔壁的粘結力。
⑥ 加固長度:按沿錨桿方向所懸吊的危巖的高度,或圍巖荷載高度,也可用聲波等測試技術測量的松動圈厚度的方法來確定。
⑦ 錨桿拉撥試驗:檢驗錨桿施工質量、測定錨桿抗拔力的方法之一。在錨桿未被噴射混凝土覆蓋之前,用錨桿拉力計或扭力矩扳手直接進行測定。夾住錨桿后,緩慢均勻加壓,直至壓力表讀數達到與設計值相對應的數值為止,或使錨桿松動為止,一般不做破壞性試驗。在錨桿被噴射混凝土覆蓋后,用錨桿探測儀探明后,將錨桿刨出再進行測定。檢測數量按洞室每長30─50米或每300根錨桿取樣一組,每組不得少于3根,應在檢查點同一斷面內的一排錨桿中均勻選取。